《理论与改革》2020年第6期
目 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题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和经验
李斌雄 杨竹芸(1)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百年探索
周长鲜 韩 强(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坚定制度自信 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研究
齐卫平(29)
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赵付科(38)
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逻辑
冯颜利(49)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体系的形成及其要素
牟 硕(58)
政治学研究
社交媒体的政治伦理边界
张爱军 孙玉寻(67)
西方新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与破解之道
宋朝龙(81)
法治反腐:日本模式与中国路径
徐国冲(93)
公共治理研究
“双线”考评机制:技术赋能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新途径
何 阳 高小平(106)
智库如何介入政策制定过程:可能的路径
柏必成(119)
基层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合谋监管”——基于M市的多案例分析
游海疆(132)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专题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评估:基本框架与技术路径
陈家刚(149)
论党内法规的法源属性
王 锴 于 洁(161)
制度激励与网络结构:党内法规执行研究的分析框架
宋雄伟(173)
《理论与改革》2020年总目录
(186)
文章摘要
1
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和经验
李斌雄 杨竹芸
(武汉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廉政研究中心、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李斌雄,杨竹芸.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百年历程和经验[J].理论与改革,2020,(6):1-12.
【摘 要】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百年历程。百年来,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起步和奠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和曲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恢复调整和改革创新。科学总结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百年历史经验,对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党支部工作法规制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党支部建设的最新成果必须及时在党章中明确规定,为加强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提供根本大法依据和实践遵循;其次,加快形成覆盖党支部各方面工作的基层组织法规制度体系,是加强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路径和重要保障;再次,建立党支部工作法规制度的长效实施和评估机制,是加强党支部工作制度建设的有效方法和得力举措。
【关键词】党支部;党支部工作制度;建党100周年;百年历程;党内法规
2
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百年探索
周长鲜 韩 强
(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教授,北京市长城学者)
■引用格式
周长鲜,韩 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的百年探索[J].理论与改革,2020,(6):13-28.
【摘 要】作为世界第一大的近百年政党,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领导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国扭转存亡之危而走向国富民强?对这一问题的追问与回答,需对执政党与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三大核心要素(公民、政党、公共权力)及其互动进行系统考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制度体系建设近百年历史探索的系统考察,以历史制度主义所提出的“关键节点”理论为依据,可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建构划分为五个主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前期的初步探索阶段、新中国成立后的探索和制度初创阶段、改革和调整阶段、明确和规范阶段以及体系化构建阶段。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宝贵的历史探索和经验积累对当代政党建设具有一些重要的启示,这不仅需对党的领导的基本原则进行明确细化、对党的领导的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完善,而且需不断全面提高党的领导的制度体系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党的领导制度;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探索
3
坚定制度自信 践行初心使命——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研究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引用格式
齐卫平.坚定制度自信 践行初心使命——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研究[J].理论与改革,2020,(6):29-37.
【摘 要】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思想丰富、内涵深刻,加强对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从力量依靠、规律把握、实践价值三个维度揭示了坚定制度自信的动力来源,以开阔的视野和精辟的思想回答了党和人民的制度自信从何而来、缘何而生、因何而坚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关于践履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坚定制度自信的关系作出的重要论述,为全党全体人民提供了思想指南。习近平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要求、新任务、新担当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增强制度自信指明了思想和实践的遵循原则。
【关键词】 制度自信;“四个自信”;习近平重要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赵付科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赵付科.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J].理论与改革,2020,(6):38-48.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论述。该重要论述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生成逻辑。具体来说,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其生成的时代逻辑,承续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是其生成的理论逻辑,对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其生成的历史逻辑,破解管党治党难题的迫切需要是其生成的现实逻辑,习近平的独特贡献与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交互作用是其生成的主体逻辑。其中,时代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相互作用,决定了其生成的必要性、可能性;主体逻辑决定了其生成的现实性。习近平关于提高党的建设质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就存在于这种必要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中。
【关键词】 党的建设质量;习近平重要论述;生成逻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
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逻辑
冯颜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世界哲学》主编)
■引用格式
冯颜利.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逻辑,2020,(6):49-57.
【摘 要】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有着深刻的内外互动和认同逻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文化自信的深层反映与本质体现,坚定文化自信有助于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内在的文化逻辑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文化自信与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又是内外互动、双向生成、互为补充的。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能够推进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也是新时代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重要内涵,因为文化自信的本质上是道路自信;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文化认同过程,也就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又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践行奠定根基。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助推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人通过践行初心使命不断引领和推进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心使命;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
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体系的形成及其要素
牟 硕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牟 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体系的形成及其要素[J].理论与改革,2020,(6):58-66.
【摘 要】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从“实现四个现代化”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成了一条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懈追求的目标轨迹。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如何形成,又是如何发展演变?这一话语体系有哪些基础性的要素?这不仅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同时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选以及系列重要讲话做了全面的文本分析,试图发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体系的形成及其要素。
【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话语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迁;要素
7
社交媒体的政治伦理边界
张爱军 孙玉寻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张爱军,孙玉寻.社交媒体的政治伦理边界[J].理论与改革,2020,(6):67-80.
【摘 要】兼具政治性与伦理性的社交媒体所建构的政治空间和政治传播生态复杂多变致使社交空间存在政治伦理风险。基于媒体与政治的交互关系,社交媒体政治空间存在政治伦理边界建构的必然性,它不仅影响社会政治认知与行为,还在赋予公众政治想象的同时反噬政治发展。社交媒体具有正负双向政治效能,即培养政治共识同时也撕裂价值认同、促进参与民主同时也削弱民主潜力、实现舆论监督同时也干扰政治秩序、促进协商民主同时也压制异见表达、公共空间与公共领域并存,其负面政治效能的存在需要政治伦理的引导与规范。技术自生逻辑、关联性逻辑与现实性逻辑构成了社交媒体政治伦理风险的生成基质。由此,社交媒体的政治伦理风险表现为政治伦理价值失衡风险、政治伦理规范失控风险与政治伦理行为异化风险三种样态。从社交媒体政治空间的构成主体出发,建构以行政伦理、平台伦理和公众伦理为内在维度的责任伦理维护网络社交空间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网络政治;社交媒体;政治伦理;政治效能;责任伦理
8
西方新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与破解之道
宋朝龙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宋朝龙.西方新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与破解之道[J].理论与改革,2020,(6):81-92.
【摘 要】当下西方新民粹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时代中心国家金融资本积累危机的表现,是金融危机向社会危机、政治危机、国际关系危机和意识形态危机蔓延的表现。在新自由主义无法解决危机的条件下,新民粹主义从新自由主义中分离出来,它把大资本的要求和民众的要求说成是一致的,把金融资本积累所导致的制造业空心化、中产阶级贫困和劳动者失业归咎于族群、民族、国家甚至文明之间的对立。新民粹主义只是在外围政策上反对新自由主义,而实际上它继承了新自由主义的核心政策。新民粹主义是右翼政党蛊惑民众的表现,是左翼民主运动相对软弱条件下右翼保守主义势力利用民众运动的自发性转嫁矛盾和危机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对新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冒险政策的破解之道在于:识别新民粹主义的实质、加强马克思主义与左翼运动的结合、科学说明金融资本自我否定的运行规律、寻求金融资本主义的制度替代道路、推动社会主义理念和全球化顶层设计的结合。
【关键词】 新民粹主义;逆全球化;囚徒困境;西方
9
法治反腐:日本模式与中国路径
徐国冲
(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徐国冲.法治反腐:日本模式与中国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0,(6):93-105.
【摘 要】日本作为全球清廉指数排在前列的亚洲国家,其反腐模式尚未得到学界的足够关注。日本以法律为基础的全过程监督的法治反腐模式值得分析借鉴。文章通过建构机构、人员、制度与环境的四要素分析模型,解剖日本的法治反腐模式。日本的法治反腐特点是:机构设计上交叉并行、在改革上立法先行、司法上精密与高标准、伦理教育确保公务员队伍的廉洁、公民理性适度的参与,以及媒体的“扒粪者”功能发挥。但日本反腐模式也存在与民主选举制度相伴而生的种种弊端,例如公务员的相对廉洁与政治腐败突出共存、“铁三角”模型的桎梏等。在我国全面推行依法治国的背景下,我国可以学习借鉴日本法治反腐的理念和思路,深化反腐败机构改革、完善法律体系建设、加强公务员廉洁教育、营造法治文化环境,从而建构中国特色的反腐模式。
【关键词】 反腐败;法治反腐;日本;反腐模式
10
“双线”考评机制:技术赋能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新途径
何 阳 高小平
(云南大学民族政治研究院副教授,云南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研究员)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研究员)
■引用格式
何 阳,高小平."双线"考评机制:技术赋能下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新途径[J].理论与改革,2020,(6):106-118.
【摘 要】基层政府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被评估政府机构与行政相对人之间嵌入第三方机构,可以从第三方机构处便捷地获取被评估政府机构为民办事效率和行政相对人满意度等绩效评估元信息,而被评估政府机构与第三方机构共同提供绩效评估元信息所形成的考评机制被视为“双线”考评机制。“双线”考评机制的形成机理为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确立了绩效评估元信息新信源,监测了绩效评估元信息讯息痕迹,改变了绩效评估元信息传播途径以及获得绩效评估元信息行为备受认可。可供镜鉴之处为善于利用领导者智慧整合机构事务,重视技术在基层政府管理中的运用,引入第三方参与基层政府绩效评估,注重基层政府绩效评估常态化治理。未来推进“双线”考评机制提质增效应当强化第三方机构管理监督,扩大第三方机构信息范围,提升第三方机构考评权重,增加第三方机构技术手段。
【关键词】绩效评估;“双线”考评机制;技术赋能;基层政府;信息不对称
11
智库如何介入政策制定过程:可能的路径
柏必成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教授)
■引用格式
柏必成.智库如何介入政策制定过程:可能的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0,(6):119-131.
【摘 要】需求拉动和供给推动是智库介入政策制定过程的两种因由,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因决策咨询需求拉动而形成的介入点有两个,分别存在于议程设置环节和政策形成环节;因智库思想产品供给推动而形成的介入点有1个,这个介入点很大程度上是智库主动创造的,存在于议程设置环节。根据议题提出者的不同以及智库对3个介入点利用情况的不同,智库介入政策制定过程有14条可能的路径,对其的认识和把握有助于丰富人们对于智库如何介入政策制定过程的认识,也能够为智库更好介入政策制定过程提供有益启示,诸如从过程的角度来看待自身的介入行为、做到供需对接、抓住介入政策制定过程的先机、避免急功近利倾向等。
【关键词】智库;决策咨询;政策制定;政策过程;需求拉动;供给推动
12
基层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合谋监管”
——基于M市的多案例分析
游海疆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地方治理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用格式
游海疆.基层食品安全领域中的"合谋监管"——基于M市的多案例分析[J].理论与改革,2020,(6):132-148.
【摘 要】“合谋”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合谋监管”可以根据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规模和实力,划分为交易型合谋、压力型合谋和情理型合谋三种类型。资源交换需求会影响到交易型合谋,成本分担需求会影响到压力型合谋,预期成本评估会影响到情理型合谋,三者都呈同向变动的正向关系。这也意味着随着资源交换需求、成本分担需求的增加和预期成本的上升,“合谋监管”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增大。“合谋”是监管者在有限资源约束下寻求外部资源救济的一种重要方式。“合谋监管”对治理效果的影响,并不只是局限于经济利益方面或呈现为单边负面效应。它一方面提供了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急需的物质资源,减少了资源损耗和成本支出,但另一方面又弱化了监管的严肃性,助长了监管对象投机规避监管的心理。在基层治理中,我们需要重视由于资源约束而引起的合谋乱象,努力构建起“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关键词】合谋;合谋监管;食品安全;政商关系
13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评估:基本框架与技术路径
陈家刚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陈家刚.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评估:基本框架与技术路径[J].理论与改革,2020,(6):149-160.
【摘 要】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的评估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进行客观、科学的观察和评判。这种评估既包括对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总体规划、制定过程的评估,也包括对党内法规贯彻实施和发展完善的评估;既包括对党内法规制定主体的评估,也包括对党内法规实施客体的评估;既包括基于客观数据的评估,也包括基于主观认知的评估。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评估,应始终坚持客观性、导向性、规范性和前瞻性的原则,建构科学系统的基本评估框架,并将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平等权利观念、从严要求、激发党内活力等内在精神价值贯穿于评估之中。
【关键词】党内法规;制度评估;基本框架;技术路径
14
论党内法规的法源属性
王 锴 于 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2017级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王 锴,于 洁.论党内法规的法源属性[J].理论与改革,2020,(6):161-172.
【摘 要】关于党内法规的性质,目前有五种不同的观点。这五种观点均存在短板。党内法规具有强制力,不属于软法的范畴;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根本区别在于制裁方式不同;党内法规是“实定的”,无法进行法和法律的区分;平行说和三种关系说囿于揭示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不同,对两者的联系则理论立基不足。党内法规因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可以作为实质意义的法律,但鉴于我国并不区分形式意义的法律与实质意义的法律,因此党内法规更多是作为一种法源。党内法规具备了成为法源的可能。首先,党内法规是依照一定的党内民主程序产生的;其次,党内法规在司法实践中被一些法院在裁判中适用。党内法规主要对党员产生内部效力,但有时会对非党员产生外部效力。
【关键词】党内法规;法源;章程;内部效力;外部效力
15
制度激励与网络结构:
党内法规执行研究的分析框架
宋雄伟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教授)
■引用格式
宋雄伟.制度激励与网络结构:党内法规执行研究的分析框架[J].理论与改革,2020,(6):173-185.
【摘 要】党内法规的执行是党内法规的生命线,关系到中国共产党治理效能的提升与全面从严治党的纵向发展。从实践看,党内法规在执行中存在“遇事忘法、抛在脑后,打折变通、选择执行,推诿扯皮、空档断线,片面执行、过犹不及”等“梗阻”问题,使制度的执行出现“破窗效应”,亟需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和分析。从理论看,党内法规执行研究既没有形成明确系统的概念范畴、理论定位和分析维度,也没有对执行制度体系和相关主体的行为特征做深入讨论,欠缺党内法规梗阻问题的深度解释力。本文将党内法规执行的解释定位在理论的中观层次,提出“制度激励与网络结构”的分析框架,立足于制度安排和执行主体互动关系来进行问题分析和概念化操作,以政策执行研究的丰富理论为支撑,着力解决党内法规执行不力的问题。
【关键词】党内法规;制度激励;网络结构
阅读链接
《理论与改革》投稿网址:llgg.cbpt.cnki.net
微信号 : scdxqks
● 扫码关注我们